義茗把游戏手柄重重地摔在床上,屏幕上"Game Over"的字样刺眼地闪烁着。十三岁的少年烦躁地抓了抓乱糟糟的头发,眼睛因为连续五个小时的游戏而干涩发痛。
"小茗!吃饭了!"母亲的声音从楼下传来,带着一丝疲惫和无奈。
"知道了!"義茗不耐烦地应了一声,却没有立刻动身。他盯着屏幕上自己创造的虚拟角色——那个穿着华丽铠甲、手持发光长剑的战士,那是他在《永恒之战》中花了整整三个月时间培养的角色。在游戏里,他是人人敬畏的"暗夜君王",是公会里说一不二的领袖。可一旦退出游戏,他就只是初二(3)班成绩垫底的差生杜義茗。
"又玩了一下午?作业写完了吗?"父亲的声音突然在门口响起,吓得義茗手忙脚乱地按下电源键。
"马、马上就去写。"義茗低着头,不敢看父亲的眼睛。
杜明远——義茗的父亲,是一位大学物理教授。他站在儿子房间门口,看着满地的零食包装袋和散落的课本,眉头皱得更紧了。"上周的月考成绩单呢?老师发群里说已经让你们带回家签字了。"
義茗的心猛地一沉。那张写着"数学32分,语文41分,英语28分"的成绩单正被他藏在抽屉最底层。"忘、忘在学校了。"他结结巴巴地说。
"是吗?"杜明远走进房间,径直拉开书桌抽屉。義茗的心跳几乎停止,眼睁睁看着父亲翻出那张皱巴巴的纸。杜明远展开成绩单,脸色瞬间变得铁青。
"全班倒数第一!"他的声音因愤怒而颤抖,"杜義茗,我和你妈每天工作到那么晚,就为了给你创造好的学习条件,你就这样回报我们?"
義茗咬着嘴唇不说话。这样的话他听过太多次了,早已免疫。父亲永远不会理解,在游戏里他有多厉害,有多少人崇拜他。那些枯燥的公式和单词有什么用?他将来又不想当什么科学家。
"从今天开始,没收手机和电脑。"杜明远冷冷地说,"直到下次月考进步十名为止。"
"凭什么!"義茗猛地抬头,眼中充满叛逆,"我自己的东西你凭什么没收!"
"就凭我是你爸!"杜明远的声音提高了八度,"你看看你现在什么样子!整天就知道玩游戏,作业不写,上课睡觉,你这样将来能干什么?扫大街都没人要!"
"扫大街就扫大街!反正我不要你管!"義茗吼了回去,眼泪不争气地在眼眶里打转。他一把推开父亲,冲下楼去。
餐桌上,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。母亲林静试图缓和气氛,给儿子夹了一块红烧肉。"小茗,多吃点,你最近都瘦了。"
義茗盯着饭碗不说话。红烧肉是他最爱吃的,但现在他一点胃口都没有。
"静儿,你别惯着他。"杜明远放下筷子,"这孩子就是被我们宠坏了,一点苦都吃不了。"
"他才十三岁,需要时间成长..."林静轻声说。
"十三岁?我十三岁的时候已经自学完高中课程了!"杜明远摇头,"现在的孩子,条件这么好,却一点不知道珍惜。"
義茗突然站起来,椅子在地板上划出刺耳的声音。"我吃饱了。"他头也不回地跑上楼,重重关上门。
躺在床上,義茗瞪着天花板。父亲的话像刀子一样扎在他心上。"扫大街都没人要"——他真的那么没用吗?可是那些数学题他就是不会做啊,英语单词看十遍也记不住,语文作文更是写不出一个字。只有在游戏里,他才能找到一点自信和快乐。
第二天早上,義茗顶着黑眼圈走进教室。昨晚他偷偷用备用手机玩到凌晨两点,现在困得眼睛都睁不开。
"哟,我们的'睡神'来了。"班长陈志强讥讽地说,"听说你又是倒数第一?真是稳定发挥啊。"
周围的同学哄笑起来。義茗低着头走到自己的座位——最后一排靠窗的"特等席"。这是班主任特意为他安排的,免得他影响其他同学。
"今天我们讲二元一次方程组..."数学老师的声音像催眠曲,義茗的头一点一点,最终重重地砸在课桌上。
"杜義茗!"一个粉笔头精准地砸在他头上,"要睡回家睡去!"
義茗揉着被砸疼的地方,迷迷糊糊地抬头。全班同学都在看他,有人偷笑,有人摇头。他的脸火辣辣的,却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。"反正我也听不懂。"他小声嘀咕。
放学后,義茗慢吞吞地收拾书包。班主任李老师叫住了他。"杜義茗,留一下。"
办公室里,李老师推了推眼镜,叹了口气。"你知道我为什么找你吧?"
義茗盯着自己的鞋尖不说话。
"你父亲昨晚给我打电话了,他很担心你。"李老师的声音柔和下来,"其实你很聪明,只是不用在学习上。老师看得出来。"
義茗惊讶地抬头。从来没有人说过他聪明。
"我记得你上次信息技术课,帮王老师修好了投影仪?"李老师微笑着说,"王老师说那问题连他都搞不定,你却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。"
義茗想起那天的事。其实很简单,只是驱动程序出了问题,他在网上看过类似的解决方法。"那、那不算什么..."他小声说。
"还有上周的物理实验课,你虽然没听讲,但却是第一个正确连接电路的人。"李老师继续说,"这说明你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,只是不愿意用在正道上。"
義茗的心跳加快了。他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什么"能力",只是觉得学校教的东西无聊透顶。
"回家好好想想吧。"李老师拍拍他的肩膀,"人生是你自己的,别辜负了你的天赋。"
走在回家的路上,義茗的心情复杂极了。李老师的话和父亲的责骂在他脑海里打架。路过一家网吧时,他的脚步不自觉地慢了下来。往常这个时候,他肯定会溜进去玩上两小时再回家。但今天,他突然没了兴致。
回到家,父母都还没下班。義茗习惯性地打开电脑,却发现《永恒之战》的服务器正在维护。他烦躁地刷新了几次页面,最终放弃了。百无聊赖中,他晃进了父亲的书房。
杜明远的书房整齐得近乎刻板,书架上按学科分类排列着各种专业书籍。義茗随手抽出一本《量子物理导论》,翻了翻又塞回去——全是看不懂的公式和术语。正当他准备离开时,书架角落一本蓝色封面的书吸引了他的注意。
《人类群星闪耀时》——书名听起来像是什么科幻小说。義茗好奇地取下来,随手翻开一页。
"...在命运降临的伟大瞬间,市民的一切美德——小心、顺从、勤勉、谨慎,都无济于事..."
義茗眨了眨眼。这段话莫名地吸引了他,他翻回第一页,开始认真阅读。
书中讲述的是历史上十四个决定人类命运的关键时刻。義茗原本打算随便看看,却被第一个故事——巴尔沃亚发现太平洋的故事深深吸引。1513年,那个西班牙冒险家率领一小队人穿越巴拿马地峡,成为第一个看见太平洋的欧洲人。
義茗坐在父亲的书桌前,完全沉浸在书中。他仿佛能看见巴尔沃亚和他的队伍在热带雨林中艰难前行,能感受到他们第一次看见那片浩瀚无垠的蓝色海洋时的震撼。
"...巴尔沃亚凝视着这片未知的海洋,意识到自己正站在历史的关键节点上。这个曾经负债累累、被迫逃亡的落魄贵族,此刻却成为了改写人类地理认知的伟人..."
義茗的心砰砰直跳。他突然意识到,自己过去的生活多么狭隘——整天沉浸在虚拟的游戏世界里,为一些根本不存在的成就沾沾自喜。而真实的历史中,有那么多激动人心的时刻,有那么多人用他们的勇气和智慧改变了世界。
他继续往下读,下一个故事是关于亨德尔创作《弥赛亚》的经过。1741年,这位作曲家已经陷入创作低谷,负债累累,右手还因中风而瘫痪。然而在24天里,他奇迹般地创作出了这部传世巨作。
"...'我看见了天堂的大门',亨德尔在完成《哈利路亚》合唱后对仆人说。在这24天里,他几乎不吃不睡,完全沉浸在创作的狂喜中..."
義茗感到一阵战栗。他从未想过创作或发现能带来如此巨大的快乐,远比游戏里升级打怪的短暂快感要深刻得多。他想起自己每次通关一个游戏后,总会感到莫名的空虚,然后迫不及待地寻找下一个游戏填补。而亨德尔在创作《弥赛亚》时体验到的,是一种完全不同层次的满足。
时间不知不觉流逝,当義茗读到第三个故事——鲁热创作《马赛曲》时,书房的门突然被推开了。
"小茗?"林静惊讶地看着儿子,"你在...看书?"
義茗抬起头,这才发现窗外已经黑了。他竟然一口气读了三个多小时,完全忘记了时间。"嗯,随便看看。"他有些不好意思地合上书。
林静走近,看到书名后更加惊讶了。"《人类群星闪耀时》?这是你爸爸最喜欢的书之一。"她温柔地摸摸儿子的头,"饿了吧?我去做饭。"
義茗把书放回书架,但那些故事却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。晚饭时,他破天荒地没有一放下筷子就冲回房间,而是帮着母亲收拾碗筷。
"今天怎么这么乖?"林静笑着问。
義茗耸耸肩,没有回答。他其实有很多问题想问,比如父亲为什么喜欢那本书,比如巴尔沃亚后来怎么样了,但他不知道怎么开口。
晚上躺在床上,義茗盯着天花板,思绪万千。游戏里的"暗夜君王"突然变得那么虚幻可笑——那不过是一堆数据构成的幻象。而书中的那些人物,他们创造的才是真正不朽的价值。
第二天是周六,義茗早早起床,轻手轻脚地溜进父亲书房,取走了那本《人类群星闪耀时》。他躲在小区花园的长椅上,继续如饥似渴地阅读。
格鲁希元帅在滑铁卢战役中一念之差导致拿破仑惨败;菲尔德历经五次失败最终成功铺设第一条横跨大西洋的电报电缆;托尔斯泰在生命最后时刻的出走...每一个故事都让義茗心潮澎湃。
"原来历史这么有趣..."他喃喃自语。学校里枯燥的历史课只让他记住了年代和事件,却从未让他感受到历史人物的血肉与灵魂。
周末两天,義茗几乎没碰电脑。周日晚上,当杜明远回到家时,发现儿子正坐在客厅沙发上,捧着一本书看得入迷。
"在看什么呢?"杜明远随口问道,随即惊讶地认出了那本蓝色封面的书。"《人类群星闪耀时》?"
義茗抬起头,有些紧张地看着父亲。"我从你书架上拿的...可以吗?"
杜明远的表情从惊讶变为欣慰。"当然可以。"他在儿子身边坐下,"最喜欢哪个故事?"
"巴尔沃亚发现太平洋的那个。"義茗的眼睛亮了起来,"他明明是个逃犯,却成了第一个看见太平洋的欧洲人,太神奇了!"
杜明远笑了。"是啊,历史就是这样充满戏剧性。你知道吗?巴尔沃亚最终被处死了,因为他得罪了当时的殖民总督。"
"啊?"義茗睁大眼睛,"怎么会这样..."
"但即便如此,他的发现永远改变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。"杜明远轻声说,"有些价值,超越了个人的生死。"
父子俩罕见地聊了很久,从书中的故事谈到历史的意义,再谈到科学发现背后的故事。林静从厨房出来,看到这一幕,眼眶不禁湿润了。
周一早上,義茗比平时早半小时起床。他翻出落满灰尘的数学课本,尝试做几道基础题。虽然还是有很多不会,但他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放弃,而是认真思考解题步骤。
课间,他主动去找数学课代表请教问题,让对方惊讶得合不拢嘴。"太阳打西边出来了?杜義茗居然问数学题?"
義茗不好意思地挠挠头。"就是突然想学了。"
最震惊的是班主任李老师。周三的语文课上,義茗竟然举手回答了一个关于《岳阳楼记》的问题,而且回答得相当不错。
"杜義茗同学最近进步很大。"李老师当着全班的面表扬道,"希望大家都能向他学习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。"
陈志强不屑地撇嘴。"装模作样,坚持不了三天的。"
但義茗没有理会这些闲言碎语。他开始认真听课,记笔记,放学后甚至留在教室写完作业再回家。游戏时间从每天五小时减少到一小时,最后干脆一周只玩周末两小时。
一个月后的月考,義茗从倒数第一进步到了倒数第十二。虽然还是很差,但已经让所有老师刮目相看。
"继续努力。"发试卷时,数学老师难得地对他笑了笑。
期中考试前,義茗每天学习到深夜。他发现自己其实并不笨,只是以前从没真正尝试过。那些数学公式一旦理解了原理,竟然出奇地简单;英语单词通过词根记忆法也变得容易多了;而语文,当他真正静下心来阅读那些古文时,才发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美感。
期中考试成绩公布那天,義茗紧张得手心冒汗。当李老师念到"杜義茗,班级第25名"时,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。从倒数第一到中下游,他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。
"我就知道你能行。"李老师把试卷递给他时小声说。
放学路上,義茗买了一束鲜花。回到家,他把花递给母亲,然后把成绩单递给父亲。
"第25名?"杜明远难以置信地看着成绩单,"真的假的?"
"当然是真的!"義茗骄傲地说,"数学68分,语文72分,英语65分!"
林静激动地抱住儿子。"我们小茗太棒了!"
那天晚上,杜明远亲自下厨做了義茗最爱吃的红烧排骨。饭桌上,義茗突然说:"爸,我想当科学家。"
杜明远的手停在半空中。"为什么突然有这个想法?"
"我读了《人类群星闪耀时》后就在想,"義茗认真地说,"游戏里的成就是假的,但科学发现却能真正改变世界。我想成为那样的人。"
杜明远的眼睛湿润了。他起身从书架上取下那本《人类群星闪耀时》,郑重地递给儿子。"送给你了。记住今天的话,永远不要停止探索和学习。"
義茗接过书,感觉接过的不仅是一本书,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。那天晚上,他在日记本上写道:"今天,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。游戏只是消遣,而知识和 discovery 才是永恒。我要成为像爸爸那样的科学家,为人类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。"
从此,義茗的生活彻底改变了。他依然会偶尔玩游戏,但已经明白那只是生活的调剂。他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中,成绩稳步提升。更重要的是,他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和人生的目标。
初二结束时,義茗已经跻身班级前十。初三开学典礼上,他作为"进步最大学生代表"发言。站在讲台上,看着台下几百名师生,義茗平静地讲述了自己的转变过程。
"...改变始于一本叫《人类群星闪耀时》的书。它让我明白,真正的快乐不是来自虚拟世界的成就,而是来自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世界的探索..."
台下,杜明远和林静骄傲地看着儿子。那个曾经沉迷游戏、对学习毫无兴趣的叛逆少年,如今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和对未来的期待。
義茗的演讲结束时,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。他知道,自己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扬帆起航。前方等待他的,将是比任何游戏都更加精彩的真实冒险。期中考试后的周末,義茗坐在书桌前,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那张成绩单上。班级第25名——这个曾经对他来说遥不可及的名次,现在真实地印在纸上。他用手指轻轻抚过那几个数字,嘴角不自觉地上扬。
"小茗,喝点牛奶。"母亲林静轻轻推开门,将一杯温热的牛奶放在他桌上,目光扫过成绩单时,眼中闪烁着骄傲的光芒。
"谢谢妈。"義茗接过杯子,突然想起什么似的抬头,"爸呢?"
"在书房。他说有个论文要修改..."林静的话还没说完,義茗已经站起身,拿着成绩单向书房走去。
站在书房门前,義茗深吸一口气,轻轻敲门。三个月前,就是在这个房间里,他偶然发现了改变自己命运的那本书。
"请进。"父亲杜明远的声音从里面传来。
義茗推开门,看见父亲正对着电脑屏幕皱眉思索。杜明远抬头,眼镜后的目光落在儿子手中的成绩单上,严肃的表情瞬间柔和下来。
"爸,这是我的期中考试成绩。"義茗将成绩单递过去,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期待。
杜明远接过纸张,仔细查看每一科分数,眉头渐渐舒展。"数学68,语文72,英语65...物理居然有82分?"他惊讶地抬头,"进步很大。"
这简单的三个字让義茗心里涌起一股暖流。父亲很少直接表扬他,这样的评价已经弥足珍贵。
"我发现物理其实挺有意思的。"義茗挠挠头,"尤其是电学那部分,那些电路图就像解谜游戏一样。"
杜明远的眼睛亮了起来。"电学确实是物理学中最实用的分支之一。你知道吗?电磁学的发展直接导致了第二次工业革命。"
義茗点点头,目光不经意间扫过父亲的书架。在一排排厚重的专业书籍中,一本黑底烫金字的书吸引了他的注意——《时间简史》。
杜明远顺着儿子的目光看去,会意地笑了笑。"有兴趣?"
"这是讲什么的?"義茗好奇地问。
"霍金的科普名著,讲述宇宙的起源和命运。"杜明远起身取下书本,"比《人类群星闪耀时》难懂一些,但如果你感兴趣..."
"我想看!"義茗几乎是抢着说道,随即为自己的失态红了脸。
杜明远罕见地笑了,将书递给儿子。"拿去吧。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来问我。"
義茗如获至宝,抱着书跑回自己房间,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页。起初,那些关于宇宙大爆炸、黑洞、量子力学的概念让他一头雾水,但霍金深入浅出的叙述方式很快吸引了他。他读到宇宙如何从一个无限小的奇点开始膨胀,读到时间在黑洞附近会变得缓慢,读到可能存在多个平行宇宙...
这些概念像烟花一样在義茗脑海中炸开,让他既震撼又兴奋。原来世界如此奇妙,远比游戏里虚构的魔法和怪兽要神奇千万倍!
晚饭时,義茗破天荒地没有出现在餐桌旁。林静担忧地上楼查看,发现儿子正趴在床上,全神贯注地读书,连她进门都没察觉。
"小茗,该吃饭了。"林静轻声说。
"妈,你知道宇宙中有多少星系吗?"義茗抬起头,眼睛闪闪发亮,"至少一千亿个!每个星系又有几千亿颗恒星!"
林静被儿子的热情感染,微笑着坐在床边。"看来你很喜欢这本书。"
"太神奇了!"義茗手舞足蹈地比划着,"霍金说我们可能生活在一个十一维的宇宙里,只是我们只能感知到四个维度!"
看着儿子兴奋的样子,林静心中涌起一阵感动。三个月前,義茗还整天沉迷游戏,对现实世界毫无兴趣。而现在,他眼中闪烁的是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的激情。
"先吃饭吧,书又不会跑掉。"林静柔声说。
義茗依依不舍地放下书,跟着母亲下楼。餐桌上,他一反常态地滔滔不绝,向父母讲述着刚刚读到的宇宙知识。杜明远安静地听着,偶尔补充几句或纠正一些理解上的偏差,眼中满是欣慰。
那天晚上,義茗熬夜到凌晨一点,直到把《时间简史》的前三章读完才恋恋不舍地关灯。躺在床上,他望着天花板,脑海中全是膨胀的宇宙、扭曲的时空和神秘的黑洞。他突然意识到,自己过去的生活多么狭隘——整天困在虚拟的游戏世界里,却对真实的宇宙奇迹视而不见。
第二天是周一,義茗顶着黑眼圈去上学,但精神却异常振奋。物理课上,当老师讲到电磁感应时,他举手提出了一个关于磁场与时空弯曲关系的问题,让物理老师张峰惊讶不已。
"这个问题已经涉及到广义相对论了,大学物理才会详细讲解。"张峰推了推眼镜,"杜義茗,你从哪里知道这些的?"
"我读了霍金的《时间简史》。"義茗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。
教室里顿时响起一阵小声的议论。陈志强转过头,讥讽地说:"装什么学霸,看得懂吗你?"
義茗的脸红了,但他没有像以前那样退缩。"至少我在尝试理解,而不是嘲笑别人的努力。"他平静地回应。
张老师赞许地点点头。"保持这种求知欲很好。对了,下个月市里有个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,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报名参加。"
下课铃响后,義茗正准备离开,张老师叫住了他。"杜義茗,留一下。"
等其他同学都离开教室,张峰走到義茗面前,神秘地笑了笑。"其实我观察你很久了。虽然你之前的成绩不理想,但你的思维方式很独特,尤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。"
義茗惊讶地抬头。这是他第一次听到老师这样评价自己。
"科技创新大赛是个很好的机会。"张峰继续说,"如果你有兴趣,我可以做你的指导老师。"
義茗的心跳加速了。参加科学比赛?三个月前他还是个不学无术的差生,现在居然有老师邀请他参加竞赛?
"我...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项目。"義茗诚实地承认。
"想想你感兴趣的方向。"张峰鼓励道,"电学?宇宙学?或者生活中的什么问题想解决?下周给我个想法就行。"
回家的路上,義茗的大脑飞速运转。参加科学比赛!这个念头让他既兴奋又紧张。路过小区的电动车充电棚时,他注意到几个居民正在为抢充电插座而争执。突然,一个想法闪过他的脑海——无线充电!
義茗跑回家,连书包都没放下就冲进父亲书房。"爸!无线充电是怎么工作的?为什么现在的无线充电还要把手机放在充电板上?不能像Wi-Fi那样远距离传输电能吗?"
杜明远从电脑前抬起头,被儿子一连串的问题逗笑了。"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无线充电确实有距离限制。远距离无线输电是个大课题,特斯拉在一百年前就研究过..."
接下来的一个小时,杜明远给儿子讲解了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和无线充电技术的现状。義茗全神贯注地听着,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。
"所以,如果能优化线圈设计和提高转换效率,是不是可以延长有效充电距离?"義茗若有所思地问。
杜明远惊讶于儿子的洞察力。"理论上是的,但这涉及到复杂的电磁场计算和材料科学。"
"我想试试这个作为科技创新项目!"義茗兴奋地说,"张老师说可以指导我参加市里的比赛。"
杜明远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。"这是个很有挑战性的课题,需要大量学习和实验。你确定要尝试吗?"
義茗坚定地点头。"我想试试。最坏的结果也就是失败而已,但至少我能学到东西。"
看着儿子眼中的决心,杜明远感到一阵骄傲。"好,我会支持你。先从基础理论学起吧。"
接下来的两周,義茗的生活完全变了样。每天放学后,他不是泡在学校图书馆查资料,就是在物理实验室做简单实验,周末则跟着父亲学习更深入的电磁学理论。他减少了游戏时间,甚至暂停了最爱的《永恒之战》公会活动,让曾经的游戏伙伴们大跌眼镜。
然而,随着研究的深入,義茗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困难。电磁场理论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得多,实验也屡屡失败。他设计的线圈要么效率低下,要么发热严重,最接近成功的一次也只能在5厘米距离内点亮一个小灯泡。
比赛前一周的晚上,義茗在实验室里又一次失败了。他沮丧地趴在桌上,看着面前乱七八糟的线圈和元件,突然怀疑自己是不是太自不量力了。也许陈志强说得对,他根本就不是搞科学的料。
"还没回家?"张峰的声音从门口传来。他走到義茗身边,看了看失败的实验装置,了然地点点头。"遇到瓶颈了?"
"我做不出来。"義茗的声音有些哽咽,"理论我都懂,但实际应用完全不是一回事。"
张峰拉过一把椅子坐下。"知道爱迪生发明电灯前失败了多少次吗?"
義茗摇摇头。
"上千次。"张峰微笑着说,"每次失败后,他都说'我又找到一种不能做电灯的方法'。"
義茗抬起头,眼中的沮丧稍稍减轻。
"科研就是这样,99%的时间都在失败中度过。"张峰拍拍他的肩膀,"但正是那1%的成功,改变了世界。你的想法很有价值,不要轻易放弃。"
回到家已是晚上十点,義茗发现父亲还在书房工作。他犹豫了一下,轻轻敲门。
"进来。"杜明远抬头看见儿子疲惫的样子,立刻明白了什么。"实验不顺利?"
義茗点点头,把最近的困难和自我怀疑一股脑儿倒了出来。"也许我该选个简单点的项目..."
杜明远摘下眼镜,示意儿子坐下。"我博士期间的研究课题失败了整整两年。"他平静地说,"当时我也想过放弃。"
義茗惊讶地看着父亲。在他心目中,父亲一直是那个无所不能的大学教授,从不会失败。
"后来呢?"他忍不住问。
"后来我换了个思路,从完全不同的角度重新研究,最终成功了。"杜明远的目光变得深远,"那篇论文发表在了《物理评论快报》上,为我赢得了第一个教职。"
義茗从没听父亲提起过这段经历,心中涌起一股新的力量。
"科学研究的魅力就在于此。"杜明远继续说,"它考验的不仅是智力,更是毅力和创造力。你现在的困境,每个科学家都经历过。"
那天晚上,父子俩罕见地聊到深夜。杜明远帮義茗分析了实验失败的原因,提出了几个改进建议,但更重要的是,他教会了儿子如何看待失败——不是终点,而是进步的阶梯。
第二天一早,義茗精神抖擞地回到实验室,重新开始。他按照父亲的建议,简化了设计,专注于提高短距离内的传输效率,而不是一味追求距离。连续三天,他几乎住在了实验室,连吃饭都是母亲送来的盒饭。
比赛前一天晚上,義茗终于取得了突破。他设计的双层螺旋线圈在10毫米距离内实现了60%的传输效率,足以给手机充电。虽然距离商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但对于一个初中生的科研项目来说,这已经是个了不起的成就。
市科技创新大赛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,参赛者来自全市各中学。站在自己的展位前,義茗紧张得手心冒汗。他的展板上详细介绍了"基于电磁感应的无线充电优化"项目的原理、实验过程和成果,桌上则摆放着实验装置和演示模型。
评委是几位大学教授和科技公司工程师。他们轮流参观每个展位,听取学生的讲解并提问。当轮到義茗时,他深吸一口气,开始流畅地介绍自己的项目。
"...通过优化线圈结构和引入铁氧体导磁材料,我成功将有效充电距离从行业标准的5厘米提高到10厘米,同时保持60%以上的能量转换效率..."
评委们惊讶于这个初中生对电磁理论的深入理解,更对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印象深刻。他们提出了一些专业性问题,義茗大多能对答如流,偶尔遇到不懂的,他也诚实承认并记下来表示会继续研究。
颁奖仪式上,当主持人宣布"初中组二等奖,杜義茗,'基于电磁感应的无线充电优化'"时,義茗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。他走上台,接过奖状和奖杯,在闪光灯下寻找观众席上的父母——父亲杜明远正用手机记录这一刻,脸上是掩不住的骄傲;母亲林静则激动地抹着眼泪。
回家的路上,義茗抱着奖杯,心中充满前所未有的成就感。这比游戏里获得任何装备、任何称号都要真实和珍贵。
"感觉如何?"杜明远从后视镜里看着儿子。
"太棒了!"義茗的眼睛闪闪发亮,"我想继续研究这个课题,也许高中时能做出更实用的模型。"
林静转过头,温柔地问:"现在有什么打算?休息一下?"
義茗摇摇头,脸上露出坚定的表情。"我想学更多。爸,能借我你的《电磁场理论》吗?"
杜明远和妻子相视一笑。他们的儿子,那个曾经沉迷游戏、对学习毫无兴趣的叛逆少年,如今找到了真正的热情所在。这不仅仅是成绩的提升,更是整个人生态度的转变。
那天晚上,義茗在日记本上写道:"今天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天之一。我证明了自己不仅能学好,还能做出有价值的探索。科学的世界如此广阔,我要用一生去探索。感谢那本改变我命运的书,感谢张老师的鼓励,感谢爸爸的支持。从游戏少年到科学爱好者,这条路我会坚定地走下去。"
窗外,繁星点点。義茗想起《时间简史》中的话:"记住仰望星空,而不是低头看脚下。"他微笑着关上台灯,脑海中已经开始构思下一个研究课题。未来的路还很长,但他已经找到了方向。
更新时间:2025-06-11 01:32:24